场内集拼系统
场内集拼系统以“一次报关、入库查验、先放行后装箱”为原则,采用集拼作业与海关监管作业相互融合的方式,从根本上解决出口散货集拼中一票查验一柜甩货、装箱后重复掏箱、多主体查验环节复杂、通关放行时效低等问题,打造全新的散货“先报关放行,后装箱运输”的出口集拼业务模式,实现从货物基础信息提交到集拼作业、海关监管、装车出运的全流程和全角色覆盖,以达到提高通关效率和实现贸易便利化和监管有效化的有机统一的目的。
场内集拼系统致力于解决物流运输企业的以下痛点:
- 先放行后装箱,解决重复掏装箱:传统出口采用整箱报进的方式,一票触发海关查验,整箱被扣,掏箱查验的时间极易导致无法正常出运。系统采用“先报关放行,后装箱运输”模式,减少重复掏装箱。
- 安检前置,解决二次开箱检查:集装箱进入铁路站时铁路安检,会出现二次开箱甚至重新装箱的情况,耗时费力。通过优化流程,将铁路安检前置,实现装箱完成后即可抵港直装。
- 关铁融合,解决集拼作业时间长:传统集拼主要依赖人工操作,重复的进行尝试与设计,耗费大量的人力与精力,还容易出现偏载。系统打造关铁融合作业,缩短集拼流程,使出口集拼整体时效加快2~3天。
- 衔接运输体系、解决订配舱困难:无缝连接全球铁路、海运、空运和公路运输体系,提供班期查询和订舱配舱功能,实现集运一体化,解决货物待运时间过长、超期交付的问题。
- 一站式解决方案、解决协同困难:传统集拼仓都采用QQ、微信等沟通方式,应答缓慢、单据验核困难,难以形成客户认知与业务黏性。系统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为集拼业务中不同的角色带来了统一、协同、实时的互动式管理平台,彻底降低企业多任务、多系统间的管理成本支出。
- 智能堆存管理,解决堆存空间利用低:传统集拼作业仓人工规划功能区域和分配堆存库位,而造成功能区划分不合理和空间浪费。系统通过系统化的堆存管理,提高货物周转率和仓储空间占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场内集拼系统的核心功能介绍:
委托货物管理:客户录入货物委托信息提交至运营公司处审核通过后,可上传报关资料,查看货物状态、信息变动、预录入单、货物详情等信息。
卸货理货管理:运营公司针对客户预约进场的货物进行卸货理货,将理货后的实际情况反馈给客户,对理货环节中的重要信息如理货照片留痕,通过与海关系统的对接以及关务的协同作业,快速申报运抵,及时获取通关状态,提高通关时效。
堆存管理:以货物的通关状态为基础,以货物属性信息为依据,根据集拼场所区域设置、货物类型等,将查验货物放到查验区等待海关查验,将放行货物移至放行区准备装箱作业,可将货物的堆存情况在场所图中还原展现,并通过视频监控等手段对集装箱堆位、货物库位、摄像头机位进行统一管控。
装箱管理:对放行区的货物制定装箱计划,避免先装箱后查验引起的人力和物力消耗,将最终的装箱结果上报海关,同时完成配载清单、随车单据等单据的生成,为关联业务的开展提供支撑。
转场管理:运营公司选择对应的集装箱提交施封转场申请,海关审核通过后,集装箱转场进入铁路中心场站。
可视化管理:对场所内各个区域的在库货物进行查询、查看及票数、箱数统计,方便掌握场所动态。